摘要: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崇义县秉持“生态立县、文旅兴县、产业强县”的发展战略,构建起“一核(县城)引领、两带(阳明山生态带、上堡梯田文化带)联动、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新格局。本文深入探究横水镇的枢纽作用、扬眉镇的脐橙产业、上堡乡的梯田奇观等特色乡镇,展现崇义县在生态价值转化、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实践。
一、生态枢纽与产业高地
横水镇:作为崇义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横水镇凭借“三江绕城、四脉通联”的优越区位,打造出“一核三心五区”的空间布局。这里不仅是全国最大的竹纤维生产基地,竹产业年产值高达50亿元,还拥有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一城市“绿肺”。通过举办竹文化节、竹产品博览会等活动,横水镇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成为“竹韵新城”的典范。
扬眉镇:素有“赣南脐橙第一镇”的美誉,扬眉镇以“一轴(赣湘高速)、两带(脐橙产业带、桃江生态带)”为发展框架,构建起从种植、加工到文旅的完整产业链。全镇种植脐橙5万亩,培育出“扬眉脐橙”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还引进了橙汁深加工企业。此外,坪田村的千年银杏林与红军标语墙相互映衬,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描绘出“橙香四溢、红绿交融”的乡村振兴画卷。
二、红色基因与生态密码
思顺乡:作为王尔琢烈士的牺牲地和南方三年游击战的核心区域,思顺乡以“一馆(王尔琢烈士纪念馆)、一村(上峙村)、一山(齐云山)”为依托,构建起“红色研学+生态康养”的发展模式。修复了红军医院旧址、秘密交通站等20余处革命遗址,开发了“重走红军路”沉浸式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15万人次。同时,利用万亩高山草甸和原始森林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民宿集群,年综合收入突破3000万元,获评“全国红色美丽村庄”。
杰坝乡:依托陡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优势,杰坝乡构建起“水上运动+渔家文化”的产业体系。开发了皮划艇、摩托艇等水上项目,建设了渔家风情街和湖鲜美食城,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湖中小岛上的千年古樟树与非遗渔鼓戏相互呼应,演绎着“湖光山色、渔韵悠长”的生态乐章。
三、梯田奇观与文化传承
上堡乡: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上堡梯田,上堡乡以“梯田+客家+生态”为核心,构建起“一核(梯田核心区)、两环(农耕文化体验环、生态徒步环)、三板块”的文旅格局。梯田总面积达12万亩,被誉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通过举办梯田文化旅游节、农耕文化研学等活动,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还配套发展了梯田红米、高山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年综合产值突破2亿元,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