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克难奋进,产业发展蓄能起势
工业新动能加速成长。深入打好工业发展三年攻坚战,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加快、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6%,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全省。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38.4%,较2021年提高了4.2个百分点,为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友天新能源、宇泽单晶硅等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杉杉锂电、黄金产业园等30个重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工业投资占比达20%以上。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户,创10年来新建投产升规企业数新高。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新能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包装铝箔等项目投产,电池组件项目加快推进,千亿级电池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创新工业用地模式,“工业上楼”取得新突破,全省首个楼宇工业项目在官渡投产。五华数字经济产业园等3个园区列为全省重点培育数字经济园区,昆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揭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1000亿元、增长30%左右。入选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服务业质效稳步提升。旅游进入恢复发展的快车道,新增2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22个亿元以上文旅融合项目开工建设。接待游客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4.15%、57.39%。上榜央视“十大旅游向往之城”。金融服务提质增效,新增3家企业入选省“金种子”企业库。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9.1%、5.8%。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新增A级以上物流企业6家,现代物流业总收入达3300亿元以上。总部(楼宇)经济持续发展,引进抖音等33家总部企业,新增税收千万元楼宇29栋、亿元楼宇2栋。金鼎文创园等4家园区创建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文创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科技创新注入新活力。3个项目获省市一体化重大科技项目立项,1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扎实推进。滇中新区未来交通科学城揭牌,新增云南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3家。培育专精特新国家级企业9户、省级企业303户。有色金属全国重点实验室重组获批。中科院天元数学国际交流中心竣工启用。建成26家重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净增365户、增长20%。技术合同登记件数、成交额分别增长120.54%、36.28%。“人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市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均突破50万人。
园区经济跑出加速度。“亩均论英雄”评价落地实施,完成批而未供、闲置土地年度处置任务。完成10个省级产业园区总体规划修编,引导园区聚焦主导产业集群发展。高新区、经开区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3000亿元。经开区先进装备等4个产业集群获评云南省成长型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杨林经开区成为国家级绿色园区,高新区、安宁产业园等4个园区获评省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