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释放消费潜能。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更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稳定汽车、家电、家居、家装等大宗消费。深化“引客入赣”,加快江南宋城历史文化旅游区提升改造一期、方特二期等项目建设,支持会昌戏剧小镇、龙南世客围·平安驿、定南客家古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推动石城温泉康养度假区、阳明湖景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办好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东江源·庆祝东江水供港60周年文旅消费等系列活动。积极发展首发经济、赛事经济、演艺经济,开展智慧商圈、智慧街区、智慧门店试点,打造夜经济、会展经济等消费新场景。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优化企业境外参展支持政策,加大出口型龙头企业培育力度,稳定和扩大优势产品出口。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龙头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模式,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培育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增长点。提升中欧班列、铁海联运班列运营水平,助力“赣企出海”“赣品出境”。
(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大抓工业、强攻产业,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力。全力支持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加快建设先进金属材料省实验室、赣州市新型蛋白研究院,争取组建稀土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生物医药省实验室,与南昌海关共建国家新能源检测重点实验室。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以上、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和产学研合作覆盖率。实施6—10个“揭榜挂帅”项目,建设信丰稀土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大余新能源新材料等中试基地,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扩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范围,让科技创新源泉竞相涌流。
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深化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2个、完成投资834亿元,新增入规企业200家以上,力争规上工业营收增长10%左右。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推动中国稀土集团“千万万”、中船乐美智慧家居、国际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卫棉5G智能纺纱、果然食品脐橙深加工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展第二批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加快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纺织服装、绿色食品等产业链优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推行“链长+”“链主+”模式,加快立德电子液晶显示触控模组制造、曜灵新型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普元药业医药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打造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宠物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积极创建未来产业先导试验区、未来产业科技园。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管委会+公司”模式,推开“工改工”试点,探索低效用地再开发,提升亩均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推动章贡、瑞金、会昌、兴国、石城、安远、宁都、全南8个开发区扩区调区和会昌化工园区扩容,加快营收百亿元以下园区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