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支撑持续增强。区域发展整体跃升,三大都市圈竞相发展,武汉总量迈上2万亿台阶,襄阳、宜昌分别位居中部非省会城市第1、第2,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普遍前移,城市梯次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压舱顶梁,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51万个,其中十亿级项目1207个、百亿级项目136个,均创历史新高;民间投资增长3%,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0%,对全省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6.5%。枢纽地位更加突出,亚洲最大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机场全面运行,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1条、货运量达到28万吨,打通内陆开放“空中出海口”;超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加快形成,拟建在建里程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国第1;中欧班列(武汉)开行突破1000列,增长64.7%;万吨巨轮直达武汉,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长江中上游第1。湖北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先行引领和战略支点功能显著提升。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年为企业降成本超过13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续贷超过450亿元,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湖北排名连续三年进位,进入全国前10;新增经营主体161万户、连续三年增长超过百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4996家、历年最多。重点改革成效明显,省属国企加快由平台向实体转型,营业收入增长41.7%、增幅全国第2,省联投、交投2家企业营业收入过千亿;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加速汇聚,全省贷款余额超过8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突破12万亿元、连续三年每年跨越一个万亿台阶。对外开放纵深推进,黄石棋盘洲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恩施许家坪机场获批正式对外开放;新能源汽车出口额增长117%,规模全国第5;新设外资企业648家、增长35.6%,实际使用外资中部第1;成功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汉交会、楚商大会等60多场国际性全国性活动。开放自信的湖北深度链接全球,加速成为对外开放“新沿海”。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城镇新增就业92.8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44.1万人,我省就业工作连续两年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8%,跑赢经济增速,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最低工资标准进至全国第7,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提标惠及175万人。免费开展妇女“两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等重大疾病筛查4965万人次,72%的县有了三级医院,66%的中小学纳入教联体,优质公共服务加快向基层延伸。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05个、村级网点20744个,寄递物流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快递进村、农货进城,小寄递连接了大市场、服务了大民生。一年来,我们坚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投入资金1030亿元,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年初承诺的促进就业、改善住房、养老育幼等10大类46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