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聚焦深化改革开放,聚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以深化改革促进开放,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不断增添发展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落实市场准入“全国一张清单”制度,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卡点壁垒。深化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零基预算管理三年行动。落实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省农信联社、村镇银行改革。深化园区改革创新,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供销社培育壮大工程。
有效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培育壮大省属龙头型、牵引型国有企业,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全面落实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和我省33条具体措施,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常态长效助企暖企,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常态化推进机制,健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和服务免申即享、直达快享,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环境上解压、帮扶上解渴。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落实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加快构建“南下、西出”开放大通道,巩固中尼贸易陆路通道合作,提升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功能,加快推进格尔木国际陆港枢纽工程,推动国际货运班列和铁海联运专列提质扩容。突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开展“投资中国”青海行动和“青字号”产品走出去行动,积极发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新培育20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整合办好青洽会、国际生态博览会,加强外事侨务工作,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聚焦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毫不松懈抓好粮食生产。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在665万亩以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和管护力度,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防止“大棚房”问题反弹。加快推进高原特色种业振兴行动,做好牦牛、藏羊本品选育和提纯复壮,建设农作物良种制繁基地30万亩以上。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一书一单一承诺”,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农牧民增收促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等行动,加快建设牦牛、藏羊、青稞、油菜、枸杞、藜麦等优势产业集群,做优做精冬虫夏草、黄菇、蕨麻、中藏药材等特色产业,创新培育“美丽乡村+”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实施好村集体经济“强村”工程,多形式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消费帮扶助农、直播电商助农行动实效,打造200个乡村产业示范村,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让广大农牧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