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3%、7.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守正创新、破立并举,着力激发改革开放新活力
推动改革破题。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完善现代化公司治理,提高县属国有平台公司核心竞争力。稳妥推进零基预算[3]改革,深化预算绩效管理,逐步推进乡镇“一级财政”试点改革,聚力提升财政现代化管理效能。巩固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工作成果,落实“一审五到场”[4]巡查机制,提升宅基地规范管理水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放活集体林地经营权,加快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实施。深化供销基层社及社有企业改革,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提升开放水平。加快出台大余招商引资新政,依法依规抓好存量合同政策兑现。深度对接大湾区、长三角、海西经济区等重点区域,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持续打造“投资大余”品牌,推行“政府+公司+专业机构”联动招商,大力开展链式招商、基金招商、资源招商、以商招商、乡贤招商、赛事招商,办好“粤企入赣”等系列招商活动,力争引进落地项目30个以上、优强项目4个以上。提升深赣对口合作质效,积极探索合作园区跨地区利益共享机制,推动创新“大鹏研发、大余生产”协同发展模式。
创优市场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开展新一轮对标湾区优化提升行动,深化“余快办”营商环境品牌建设。推进数字化改革三年行动,持续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民意速办”“信易+审批”“一表同享”等改革事项,纵深推进全流程全链条闭环审批,力争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45件,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5%、“一次办成”率达95%以上。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打造“15分钟+24小时”县乡一体政务服务圈。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完善产业链链长制、政企圆桌会议等政企沟通机制,用好“惠企通”服务平台,以更大力度惠企纾困。优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持续深化新官不理旧账专项治理,切实维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二)坚持以新促质、链群融合,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