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建设、提品质,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完善城市基础配套。持续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实施一批断头路、丁字路新建改建工程,畅通县城道路“毛细血管”,阜前路和神农源路建成通车,东外环公路、高新区人才公寓、陈营镇和上坊乡农民公寓等重点项目稳步推进。提升城乡交通建设。积极落实交通强县战略,齐荷公路二标段、梓埠马鞍山至大黄虎山、珠林至上门、镇垱线至疏港公路等交通项目进度有序,S413万鹰公路至苏桥段正式挂网招投标,李湾大桥撤渡便民工程即将开工。完成3条美丽生态路建设及6条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开工建设4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推进城市长效治理。持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开展市容市貌整治行动,规范乱停乱放、乱搭乱建、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行为6800余起。探索“一网统管”智慧城管模式,实现了“平面巡查”到“立体巡查”的重大突破。
(四)促改革、提质效,创新动能更加活跃。重点改革蹄疾步稳。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积极探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便民举措,上线“社区码上办”应用场景,创新推出电子信息产业链“一件事一次办”,率全省之先打造“万云登”云登记服务平台,强化数据赋能,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登记效率。新建商品房“网签备案即双预告”一体化办理新模式入选江西省优化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典型案例。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落实服务企业“1+5+1”“两容”等机制,组建重点项目服务专班,24小时待机解决企业资金、招工、生产、安全、环保等问题。探索服务企业新模式,“线上”通过“E呼即办”等平台,“线下”通过入企走访、下派特派员等方式,广泛收集问题诉求,常态化召开“你说我办”政企面对面专场会议,全面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消费市场稳步提振。大力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组织引导271家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商户广泛开展惠民促销活动,销售金额超7000万元。积极开展“畅游千年古镇、乐享龙年韵味 ”年货节、“啤酒龙虾节”等活动,进一步释放商贸消费活力,提升商贸消费水平。打造稻陶文化研学品牌,推出“陶与瓷对话”“石笋解码”研学课程,辐射吸引省内外研学团队,开拓浙江、福建、安徽等远程市场,全年游客总量达12万人。
(五)补短板、固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绿色底蕴稳中向好。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进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持续开展“十大”关键环节排查整治。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3%,PM2.5平均浓度为19ug/m³,同比下降13.6%。开展汛期水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坚持以监测数据为导向,强化对万年河、乐安河、珠溪河的汛期污染排查,全县三个出境考核断面水质均值首次达到Ⅱ类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力度持续向好。荣获2023-2024年度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先进县。绿色产业加速发展。强化绿色低碳导向,加速引领形成绿色生产模式,构建高效循环的绿色低碳工业体系。“江西万年青”评为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单位,荣获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充分发挥万年珠溪国家湿地公园“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的品牌效应,开展自然教育进课堂活动,让广大群众成为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参与者、推广者和受益者。绿色潜能持续迸发。大力开展全国林业(湿地)碳汇试点和江西省林业碳中和试点建设工作,成功完成全省首例跨区域湿地资源指标交易,湿地保护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在全省推广。深入推进“院校+基地”模式,同省林科院研究制定《万年县退养坑塘湿地生态修复碳汇计量监测审核技术指南(试行)》,建立完善碳汇数据平台,开展湿地质量评估连续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