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天沐温泉(二期)、森林温泉(二期)、闽粤通衢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持续丰富康养休闲业态,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全力争创江西“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温泉康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浪漫琴江夜间文旅消费街区改造提升和管理提效,繁荣夜间经济。举办旅游文化节、杜鹃花节等系列节庆活动,擦亮“石泉食美石城”品牌。扎实推进江西旅游服务体验城市试点,全面提升“吃住行游娱购”品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70亿元。做好“旅游+”文章,加快物流配送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商贸物流繁荣发展;传承红色基因,延伸红色文旅产业链,加快推进“七根火柴”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秘密金库陈列等项目建设,努力将石城打造成为赣闽边际红色旅游目的地。
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产业大脑”;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19],持续推动企业上云,培育市级云运用标杆企业1家以上;力争引进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1个,新增省市数字经济重点企业2家以上,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增长超10%,争创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推进科技创新赋能,实施企业技改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实施重大科技攻坚,力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成功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70人、高端产业人才30人以上。
(二)聚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坚持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打造“四最”[20]营商环境,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深化改革攻坚。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健全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深入推进乡镇“一级财政”试点,发展壮大乡镇经济。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收官战,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延长30年试点,深化农业生产“大托管”服务改革攻坚。加快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获得感。纵深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高为农服务能力。巩固拓展“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等改革成果,进一步扩大石城改革品牌影响力。统筹推进教育、医疗卫生、公办养老、社会救助服务、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等专项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承接长三角、海西经济区产业转移,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交流,实现共享共建;加大外贸企业引进和帮扶力度,推动企业“出海抢单、出海交流”,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坚持以全链条思路精准招商,全要素保障服务招商,全方位激励助推招商,强化招商引资考核,办好“粤企入赣”[21]“三请三回”[22]等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力争全年引进2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