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视野谋划项目。抓住国家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大机遇,精准把握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投向,紧盯基础设施建设、灌区、物流、高标准农田、地下管网、防洪排涝、城市更新、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科学做好项目策划、储备和前期工作,深度谋划一批牵动性大、撬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谋划储备项目200个以上,争取各类资金75亿元以上。
集中火力推进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聚焦项目资金、用地、规划设计等关键环节,组建专班,全力攻克阻碍项目推进的各种堡垒。积极推进兴国至桂东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兴国至新干高速开工建设,加快建设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赣闽国际陆港,全力抓好平江灌区、画眉坳独立工矿区等重点项目,确保客运中心停车场等项目竣工投用,力争全年实施重点项目120个,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以上。
多元作战招引项目。顺应“招商新政”,进一步转变招商理念,重塑招商模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招商新格局。强化专业招商,优化驻地招商和产业招商队伍,招揽一批产业、基金、管理人才,打造专业化的招商队伍。创新资本招商,强化与省市产业引导基金联动,形成“以投促引”“招投联动”“投孵结合”的招商合力。注重链式招商,积极开展补充式、填空式招商,高效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深化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各地商协会、各类企业家、在外乡贤纽带作用,不断扩大合作引企“朋友圈”。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60个,其中20亿元项目3个以上、10亿元项目5个以上。
(三)答好产业发展时代卷,壮实高质量发展的主筋骨
兴国当前的短板在产业、痛点在产业,未来的希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要把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大抓产业,构建更现代、更高端、更完备的县域经济体系。
壮大工业产业。深入实施“6313”行动计划,年内新增营收超10亿元企业1家以上、规上企业20家以上,规模以上工业营收增长10%左右。发挥晶华微电子、联纲电子等龙头效应,带动汇晨科技、优奕视界、晓明科技等企业抱团发展,推动中兵科技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集中力量主攻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智造、智能智慧等细分领域,拉长智能小家电、汽车显示、大型商显等成品应用链条,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营收增长15%。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加快利德集团国际牛仔服装智造产业城项目建设,推动际华集团职业装智造基地项目尽快落地,支持长胜服饰、万鑫服装、艾克佩特等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潮牌服装、高端成衣等附加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服装细分行业,力争纺织服装产业规上营收增长12%。加快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引导潋江矿业、重峰矿业等向精深加工、下游及衍生产业延伸,力争矿产品加工业规上营收增长10%。以三一智能建造为龙头,扎实推动建筑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智能建造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