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动“两项帮扶政策”【12】衔接并轨,确保高质量通过五年过渡期总评估。深入实施脱贫人口增收、“雨露计划+”就业促进等行动,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落实帮扶产业“四个一批”要求,保持60%以上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强化帮扶资产管护运营,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动资源资产良性运行、释放效益。
做好做优农业产业。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新(改)建高标准农田3.4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26万亩、产量4.61亿斤以上。鼓励开展农机报废更新提升,完成农业生产“大托管”20万亩以上。抓实柑橘黄龙病防控,推动脐橙产业稳面积、优结构、提品质。发展壮大油茶产业,新造3000亩以上。做好“土特产”文章,做优甜柿、绿壳蛋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茯苓、山香圆、黄栀子等林下经济。全面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培育引进供应链企业2家以上,力争引进投资超5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以上,培育营收超亿元企业1家以上。持续推进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建设,扩面种植富硒西红柿“冠军单品”3000亩以上,新增涉硒商标3个、“圳品”5个以上。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13】,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创建美丽宜居乡镇3个、美丽宜居村庄37个以上,打造“四融一共”和美乡村于都样板。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开工建设渔翁水厂,新建管网500公里以上,力争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以上。启动盘古中型水库等项目,建设防洪工程8座,治理河道28公里以上。新(改)建10千伏配电线路340公里、低压线路250公里以上。完成寒信大桥建设、峡山桥修复,提升农村客运设施,改造提升农村道路110公里、国省道65公里以上。
(五)全力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完善城市功能品质。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和用途管控,扣好规划设计“第一粒纽扣”。启动东外环、凤形路建设,推动梓山路、仙下路等路网建成通车,完成渡江大道改造,实施15座城区桥梁修复。全面加快高铁新区项目建设,实现火车站站房升级改造、综合客运枢纽、北出入口片区(一期)等项目建成投用。科学布局交通场站,有序推进公交首末站建设。建成农机智能装备产业园,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管理。实施18个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4513套,新建1个口袋公园、1个城市公园,力争创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