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城市治理效能。深入开展“数智改革”城市网格综合治理,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深化城市环境整治,切实解决“线乱拉”“牛皮癣”等顽疾。创新农贸市场运营模式,逐步实现城区农贸市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进“无废城市”【14】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分拣、大件垃圾拆解等中心投入运营,启动厨余垃圾、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打造固废处理新标杆。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城市大脑”运行水平,增强城市风险防控和治理能力。统筹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等项目,中心城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高至55%,城市海绵化率达48%以上。完成楂林河改造等项目建设,改造雨污管网20公里以上,不断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六)全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污染防治。抓严抓实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实施新“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强化“四尘三烟三气”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省市前列。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持续开展总磷削减专项行动,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确保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推进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抓好生态修复。巩固拓展长江“十年禁渔”、赣江退捕禁捕成果。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三年攻坚行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治理水土流失28平方公里以上,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300亩以上,加快推进铁山垅、盘古山独立工矿区提升改造。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利用,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枯死数量实现“双下降”。
推进绿色转型。有序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15】,严把“两高”项目准入门槛,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重点企业节能技改,争创省级绿色工业园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国储林项目建设,改造低质低效林7.39万亩。探索推进用能权、排污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逐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七)全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新增城镇就业500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0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协调机制,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继续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深入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集体经济补助试点,提高居民养老待遇。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加强“校园餐”、殡葬领域规范管理,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