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以“千万工程”为引领,全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做优做特农业产业。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分类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确保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积极引进新式茶饮企业,提高夏秋茶资源综合利用率,建成油石笔架山日产5吨茶叶加工生产线,积极打造赣南高山茶核心产区,新建(提升)茶园2000亩、油茶3000亩。以森泰竹木为龙头,深入推进“以竹代塑”三年行动,打造毛竹丰产林、笋竹两用林示范基地1万亩,新种植森林药材、食用菌菇5000亩,争创全国“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全面拓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条,启动县粮食储备库迁建,加快推进茶皂素项目建设,建成紫阳乡生态啤酒产业园。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新认证绿色食品5个、“圳品”2个以上。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打造上江线、上太线、赣丰线先行示范带,巩固梅水园村、社溪江头等示范点建设成果,推动五指峰黄沙坑、双溪草山等示范点精彩呈现。持续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创建美丽宜居乡镇2个、美丽宜居村庄14个、美丽庭院2000个以上。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抓好42个村庄整治点、7个水库移民示范村建设。实施圩镇风貌品质提升行动,新建(提升)农贸市场8个、综合活动中心等功能性场所14个。巩固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50公里,加快推进城西大道、S548窑下至树木园、南湖北岸旅游公路建设,力争启动S547窑下至水岩段公路改造提升。建成寺下110KV输变电站及35KV配套工程。全速推进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建设,抓好44座病险山塘整治。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举,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着力推动帮扶产业“四个一批”发展,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保持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不低于60%。健全帮扶项目资产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持续发挥作用。用好劳务协作、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巩固绿色生态优势。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高标准抓好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强化“四尘三烟三气”整治,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2%以上,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以下。全面推进河湖“清四乱”三年攻坚行动,开展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加快实施陡水湖入湖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提升、南河湖北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项目,确保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扎实推进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强化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